用艺术服务人民,诠释“新时代”“新语境”——记全国政协委员、鲁迅美术学院院长,辽宁省装饰协会名誉会长李象群

浏览量

 作为全国政协教育组委员、鲁迅美术学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辽宁省装饰协会名誉会长李象群院长一直致力于用艺术讴歌新时代、服务脱贫攻坚、服务社会大众。近年来先后围绕《关于加强艺术高校社会责任和使命担当》、《发挥艺术高校引领优势》、《开启京沈文化创意产业通道》等内容向全国政协提交多个提案。同时,率领全校认真遵循艺术与教育教学规律,发扬鲁艺精神,对标“双一流”建设要求,加强学校的社会责任和使命担当,构建具有一流学科专业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积极推进规模、质量、结构、效益协调发展,为立德育人特色办学筑牢基础,发挥了学科建设的龙头作用与艺术高校的引领优势。

      在新型冠状病毒肆虐神州之际,鲁迅美术学院全体校领导心系前线,率领全院师生认真贯彻党中央重要指示精神,教学紧密结合社会生活实际,将对疫情的关切化为创作激情,创作了大量的优秀抗疫作品;并通过中共中央宣传部“学习强国”等高端平台的传播,产生了广泛而重要的影响。 本次两会,李象群院长带着“服务人民”、“人民健康与安全放首位”、“面对挑战带领群众攻坚克难”对提升国家文化整体实力的思考,将坚定文化自信、助推文化交流作为履职尽责的出发点、着力点,积极建言献策,提交提案。体现了鲁美人做先进文化先导,与人民“同行”,同心战“疫”贡献力量和智慧的崇高责任与家国情怀。

 

2020年,鲁迅美术学院院长李象群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上

 

 

“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灵魂。要用艺术讴歌和书写新时代,用艺术服务社会大众,承担起‘培根铸魂’的使命。”一直以来,全国政协委员、鲁迅美术学院院长李象群一直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这一使命。在《风云塑——李象群雕塑艺术展》中,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范迪安先生写道:在当代中国美术界,李象群是一位怀有坚定艺术理想、始终坚持研究探索并形成丰厚积累的雕塑名家。他秉承学院优秀学术传统,以宽阔的视野融汇中西艺术优长,自觉担当起时代赋予的艺术使命,在主题性雕塑创作任务中领衔担纲,出色地完成了许多史诗性大型作品;在大量历史和现代人物的雕塑创作中,更是可见他感怀时代风云、走向心灵深处的精神印记。

       作为中国当代雕塑的领军人物之一,李象群将“新人文主义”理念融入到作品中使其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他所表现的肖像人物带给人震撼与感动,雕塑在他的手中成为历史的记载与延续,显示出艺术家思想的强大力量。“新人文主义”更好地传承了中华文明的理念。李象群对于东、西方艺术的研究,使他最终站在“东西文化”的交叉口。东方文化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越走越跟中国文化和民族文化靠近,直到最后真正找到了自我。这绝不刻意,而是顺其自然,这也是每个艺术家的成长之路。他从某一个地域文化游移到另一个地域文化,最终他会超越而出。东方或西方,只是我们给它的一个定义,最终的目的都是服务于人类,艺术本身也是为全人类服务。

 

 

李象群近年来的作品具有一种“非具象”和“抽象化”的倾向,这种艺术语言正是艺术意志,即:主体内心需求得以展现的有效途径。这种主体需求既指创作者也指向作品受众,概括化和块面化处理的手法,暗示了雕塑家本人对历史人物和文化的追溯、解读与重构。同时,在简练利落的形体结构和肢体语言中,也为观众更大限度地“进入”作品留下了阐释空间,是引起观众情绪共鸣的关键因素。“具象”限制想象,“抽象”开放想象,这是自现代艺术以来艺术家们突破表现对象外在,大胆尝试的目的所在,也是李象群近年来雕塑创作被冠以“新语境”“后传统”“新人文主义”雕塑的根本所在。

 

 

 

《阳光下的毛泽东》

      在塑造《阳光下的毛泽东》他准确把握人物的神态、形体和历史背景,整体造型突出领袖的凝重,而在局部上对眼神的细节刻画透出慈祥可敬的人性情怀,眉宇的细节很生动地言明了明媚的阳光正在照耀。可谓惟妙惟肖、栩栩如生,令人肃然起敬,好像伟人真的在阳光下展开笑颜。李象群在创作伟人雕塑时认为,关注现实中人们如何看待人性的思维观念问题古至今日,人们习惯带着社会化的“有色眼镜”来看待“同为人”的“不同人”时出现的“身份光环”,富贵、贫贱、伟大、平凡等极端“身份符号”象征的差异。强调的是,从终极的人性本身的角度,身为“不同人”,该有着“同为人”的真实、平等、自由、尊严和权力。

 

 

《红星照耀中国》

      在这个系列中,李象群不只是追求人物本身形象的酷似,更是对人物的内心和历史及现实意义的深刻解读。《红星照耀中国》等红色主题的作品中通过对伟人目光与神态的刻画,将我们引回到悠远的岁月。

 

 

《我们走在大路上》

 

      李象群的雕塑在具象写实的语言系统中讲究动态的人物造型和精神传达,他的这件《我们走在大路上》名称取自新中国早期的感染一代人的一首歌曲“我们走在大路上,意气风发斗志昂扬”,雕塑家用这样的名称塑造的主席形象生动传神,抬起的右脚与前伸的左臂突显出行进中目光炯炯有神的领袖风采,刻划了领导中国人民走向胜利的伟人形象。

 

 

 

 

《旗帜》

 

      大型组雕《旗帜》,以鲜明的艺术语言刻画了全国五十六个民族和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解放军指导员,新社会阶层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指引下,众志成城,坚定豪迈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努力奋斗的昂扬精神风貌,展现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走向胜利》

      《走向胜利》准确地反映了我军革命战争的光辉历程,并体现了人民军队特有的精神内涵,表现了人民军队为了人民的利益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精神面貌。《走向胜利》大型组雕是在鲁美雕塑系继承前辈艺术家优秀传统的前提下的又一力作,它弘扬了“鲁艺精神”,创造了“红色经典”,既迎接了鲁迅美术学院八十周年校庆,同时也是给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七十周年的一次献礼。

 

 

 李象群多年来创作坚持对领袖、风云人物及历史人物进行梳理,将新人文主义的理念更好地呈现给观众,他带领雕塑系团队为这个时代留下了一批精品巨作。有其个人雕塑的风云人物、古今名士;有为国家所做的重大历史题材作品,如:《走向胜利》,几十米长,100多个人物造型的大型组雕。在广西落成的《红军魂》80多米长,7米高。中央党校的巨型雕塑《旗帜》宏伟壮观。其作品贯穿东西方文化与美学思考并融入“新人文主义”理念,作品中不仅流淌着自然的、纯粹的、本质的美,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成为历史的记载与延续,更折射出其本身所具有的深邃思想和人文关怀。

 

 

 

《永恒的运转》第三届中国体育美展金奖

      《永恒的运转》传达的并不仅仅是一个竞技的运动形态,它通过一个掷饼者凝固的姿势来诠释人类生命活力最高表现的奥林匹克精神,展现出了富于现代感和东方气质的韵味。掷饼者和铁饼构成的空间结构,就像宇宙天体和谐运转的空间形象,一个宏大的宇宙规律,向人们诉说着生命与活力的生生不息,一种永恒的规律与秩序。

 

《接力者》第四届中国体育美展金奖

      《接力者》象征历史在生命线上的流动,运动之美丽、力与智、优美的回头、闪耀的接力棒,以及阳光照耀着人体的健康和骄傲,身体的感觉、体魄、气魄都在行动中,体育语言上升为第一语言,在接力动作的一瞬之间,接力者获得了个体存在的历史价值,把运动的曲线和母体的曲线合二为一,体现出生命在于运动,也在于不断再生——“接力”。这样的形体令接力具备一种吸引力:中国的历史性崛起,也是历史接力运动的结果。

 

 

《行健》法国巴黎国际沙龙泰勒大奖

《行健》有一种强烈的运动感。在追求速度的同时又体现出人体美,透露出活力和对生命力量的诠释。

 

 

 

李象群《展翅腾飞—辽宁彩车》创意手稿

 

 

 

 

《展翅腾飞—辽宁彩车》由李象群领衔鲁迅美术学院

设计团队及辽宁省设计团队共同完成

 

辽宁,被誉为“共和国工业长子”、“新中国钢铁工业的摇篮”。鞍钢的钢包钢水沸腾、钢花飞扬,喷涌出钢筋铁骨再锻造的蓬勃生命力;辽宁工业创造的1000个第一,是辽宁力量的动力之源、是大国重器的创业史诗;新兴产业在新时代的航道上加速前行,从共和国第一炉钢水到智能机器人,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崛起雕刻出勇于超越自我的创新力作;奔跑的机器人振翼起飞,塑造出浴火重生、凤凰涅槃的辽宁风骨。旗帜,作为创意的发端,是精神、理想与信仰的凝聚。旗帜舒展,如画卷般满载着辽宁近十年的辉煌成就、文化自信与生态建设成果,绽放着热爱这方热土的人们未来可期的向往。同翩翩起舞的芭蕾舞者、与新松机器人合奏的少年,共谱和谐“中国梦”的美好乐章!

     《展翅腾飞—辽宁彩车》将辽宁历史传承、科技实力与人文精神高度融合,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群众游行中广受好评。作为设计团队负责人与彩车项目组组长,李象群带领设计团队反复研讨,创造出极具艺术感染力和视觉冲击力的艺术精品。“我们通过彩车让大家看到辽宁精神、辽宁力量、辽宁未来。” 

 

 

 

第54届“佛罗伦萨国际缪斯奖”颁奖仪式于佛罗伦萨市政厅举行。李象群教授荣获该奖项中的“Erato艺术奖”,并被授予缪斯学院终身院士。

 

 

李象群与作品《阳光下的毛泽东》

 

  李象群艺术简历  

・现任鲁迅美术学院院长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全国政协委员

・教育部高等学校美术学类教指委副主任委员

・中国文联全委会委员

・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中国国家博物馆展览审查委员会委员

・全国城市雕塑指导委员会艺委会副主任

・辽宁省人大常委务委员会委员

・获中宣部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

・获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

・获国务院特殊津贴

・获国家社科类万人计划、高层次领军人才

・获第54意大利佛罗伦萨届国际缪斯艺术奖

・缪斯学院终身院士

       作为中国当代雕塑的领军人物之一,李象群将"新人文主义"理念融入到作品中使其作品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他所表现的肖像人物带给人震撼与感动,雕塑在他的手中成为历史的记载与延续,显示出艺术家思想的强大力量。其雕塑代表作品有《堆云·堆雪》、《红星照耀中国》、《阳光下的毛泽东》、《我们走在大路上》、《元四家》、《大紫禁城》等。多件作品被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馆、中国现代文学馆、国际奥委会等收藏。曾获第三、四届全国体育美展特等奖、一等奖,第八届全国美展优秀奖,新中国城市雕塑建设成就奖,法国巴黎国际沙龙泰勒大奖,英国肖像雕塑年度展费瑞克里最佳作品奖、攀格林新人奖等。艺术创作的同时,李象群在30余年的教学生涯中,培养出了大批的艺术人才。为中国雕塑力量的延续做出了贡献。李象群曾在2004年作为北京市人大代表,向人大提交了《保护一个老工业建筑遗产,保护一个正在发展的文化区》等多项议案,多方奔走呼吁为798艺术区的保留及发展作出了贡献。他肩负着社会的责任和感使命感,他关注文化产业、艺术高校在社会中应发挥的作用,呈现其价值,并多次在全国两会上递交提案,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为灾区、疫区捐赠作品进行拍卖,并将拍卖所得全部善款捐赠给慈善机构。

 

      由民盟中央宣传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文化发展中心、民盟北京市委文化委员会为支持单位,北京设计学会、北京国际设计周有限公司、创意中国设计联盟、长江经济带创新设计产业联盟、中国创新设计产业战略联盟设计教育工作委员会、湖北省包装联合会设计委员会、武汉市工业设计协会、视觉Me设计师社区、北文艺术、北京歌华文化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国内150余家设计机构主办的科学、同心、生命——“我们在一起”2020抗击“新型冠状病毒”全球招贴设计公益征集活动,已于2020年1月30日正式开启征集。

      截至5月7日,已收到7430位设计界人士发来的抗击疫情创意设计海报13030组/17748幅,活动官网访问量达476730次。公益设计海报被新华社、学习强国平台、城市电视等使用。其中由人民网搭配疫情资讯推送到各个手机锁屏的曝光量累计已超过31亿次,收获总点赞数1327.2万次以上,作品单日点赞量最高达47.7万次。在提交的作品中,很多作品都体现了医护与抗疫人员在一线拼搏,昼夜奔忙,坚守岗位,用行动诠释着职业精神和使命担当,共同为抗击疫情的最后胜利无私地奉献。